第四版
向新質生產力要增長新動能——充分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
向新質生產力要增長新動能
——充分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全新概念,是對當下國內外經濟環境的精準把握,更是對未來全球經濟走勢的深度考量。
為何要發展新質生產力?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實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擁有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強國的重要標志。要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只有緊緊抓住人工智能、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等技術突破口,千方百計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才能夯實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這對于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都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這一新概念,用意深遠。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和老工業基地,但在經濟發展新階段,卻遇到了產業轉型滯后、經濟增長乏力等問題,亟待全面振興。不僅是東北地區,新質生產力也是打造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中之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改革攻堅克難推進期等多期疊加階段,以低生產要素成本為基礎的比較優勢見頂,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打造更先進的新質生產力,是點燃中國經濟新引擎的迫切需要。
——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主要特點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移轉化,引發了全球性產業變革。同時,世界經濟增長緩慢且不均衡,流動性持續收緊,地緣政治沖突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普遍抬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和競爭邏輯已發生巨變,呈現本土化、區域化、短鏈化等趨勢,產業鏈不暢甚至中斷的現象時有存在。唯有全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和“掉鏈子”環節,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歷史機遇,系統性重構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
——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以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新的生產力實踐。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經濟發展更關注“好不好”“優不優”“精不精”等問題,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供給質量,滿足多樣化、高端化消費需求,打造高品質生態環境,用科技力量改善人民生活,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
(節選自 經濟日報)